[1] 习近平. 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N]. 人民日报, 20171210(1).
[2] 张新宝.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 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J]. 中国法学, 2015, 32(3): 43.
[3] 陆峰. 大数据发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N]. 学习时报, 20180110(5).
[4] 工信部约谈三家互联网企业, 要求百度等整改用户信息使用[N]. 经济日报, 20180113(3).
[5] 周加海, 邹涛, 喻海松.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 人民司法, 2017, 60(19): 3137.
[6] 张融. 个人信息权的私权属性探析——人格权抑或财产权[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2): 16.
[7] 王利明. 论个人信息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地位[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107(6): 6875.
[8] 马特. 个人资料保护之辩[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107(6): 7684.
[9] 于志刚. “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与刑法保护思路[J]. 浙江社会科学, 2017, 33(10): 912.
[10] 文立彬. 个人信息犯罪的刑法规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3): 51.
[11] 韦尧瀚.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司法认定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8(1): 3439.
[12] 高富平, 王文祥. 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入罪的边界——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保护的法益为视角[J]. 政治与法律, 2017, 36(2): 4655.
[13] 刘宪权, 房慧颖.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量刑标准再析[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20(6): 114.
[14] 张明楷. 从生活事实中发现法[J]. 法律适用, 2004, 19(6): 3135.
[15] 习近平.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 (20151216)[20171225]. http: //2015. wicwuzhen.cn/system/2015/12/16/020955500.shtml.
[16] 王肃之. 网络犯罪法益的公共化与刑法回应路径探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2): 11.
[17] 卢风. 应用伦理学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281.
[18] 张明楷. 刑法格言的展开[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42.
[19] 李谦.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解释学释义[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1): 18.
[20] 郝思洋.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探索[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8(5):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