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雳, 李富峰
2012, 14 (3): 1-5.
摘要 ( 1519 ) PDF (0 KB)(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互联网焦虑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计算机焦虑和互联网焦虑的概念比较、测量方法和目前的相关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互联网焦虑的特点;然后对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可以开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互联网焦虑的预防和干预提出了几点建议。
张一文, 方滨兴, 屈启兴, 齐佳音
2012, 14 (3): 6-13.
摘要 ( 1965 ) PDF (0 KB)( 303 )
新闻话题数是新媒体事件网络舆情热度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媒体事件”与“新媒体事件”概念和区别出发,探索新媒体事件的传播机理。以新媒体事件的新闻话题数为研究抓手,提炼新媒体事件发生发展中影响新闻话题数的关键变量,并通过数学建模最终建立新闻话题数预测模型,为相关部门合理引导新媒体事件提供理论支撑。
陈丽媛
2012, 14 (3): 14-20.
摘要 ( 1785 ) PDF (0 KB)( 306 )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产业经济的动力,也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潜力和空间。中国在解决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一方面要积极调整就业政策,不失时机地开发和创造互联网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实现互联网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就业所提供的有益条件和积极影响,深入挖掘互联网发展为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就业潜力,提出高校在面对大学生就业挑战和机遇时,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杨学成, 隋越, 岳欣
2012, 14 (3): 21-27.
摘要 ( 2154 ) PDF (0 KB)( 291 )
在分析机构微博三级社会关系网络形成机理的同时,以腾讯商学院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机构微博关系网络的特征,即偶像数和粉丝数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特征;以机构微博为核心的网络出度少而精、入度多而广;不同机构出度和入度指向均具有相似性。针对商学院机构微博社会关系网络特征,进而提出了机构微博未来发展建议,即通过事件打破S型曲线的自然上限壁垒;通过参考标杆机构实现价值飞跃;通过识别关键人物实现网络延伸。
郑晓慧
2012, 14 (3): 28-32.
摘要 ( 1283 ) PDF (0 KB)( 2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比较传统涂鸦和网络涂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实例与数据分析网络涂鸦的原理和特性,可以看出涂鸦从街头艺术发展为网络艺术,涂鸦的反叛性被削弱,而涂鸦的游戏和分享功能逐渐增强。在互联网时代,涂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为紧密。
赵荔,李曦烨,杨舒惠
2012, 14 (3): 33-39.
摘要 ( 1279 ) PDF (0 KB)( 277 )
网络账号有关的“数字遗产”继承问题已经进入了现实生活,但相关的法律却滞后。首先,本文界定了“数字遗产”概念,梳理了“数字遗产”保护现状。其次,讨论了与账号有关的“数字遗产”的特点;结合实例,在当前法律环境下对具有不同特点的与账号有关的“数字遗产”的继承性进行了研究。最后,从网络公司、用户、国家立法三个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应对当前“数字遗产”继承问题的措施。
李盖, 丛珊
2012, 14 (3): 40-45.
摘要 ( 1560 ) PDF (0 KB)( 278 )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自杀现象日益突出,其频繁发生也引起社会各界对与之相关的网络杀人行为的关注。为探析对网络杀人进行刑事规制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对其犯罪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并参考国外经验,论述了对网络杀人的刑事规制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并提出充分利用现有法律资源对其进行规制的建议。
王效文
2012, 14 (3): 46-50.
摘要 ( 1412 ) PDF (0 KB)( 331 )
认证机构承担的民事责任直接影响认证机构的发展,我国《电子签名法》只对认证机构的民事责任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是极其简单的,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活动。美国的“建议的信赖限度”规定认证机构承担民事限额责任,能对认证机构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规定认证机构承担民事限额责任是存在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因此为了弥补我国立法的不足,并参考美国的法律,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签名法》的立法意见,以促进我国认证机构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王平
2012, 14 (3): 51-58.
摘要 ( 2013 ) PDF (0 KB)( 291 )
通过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并结合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分析了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深入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产权具体制度和理论,并借鉴国外已有的相关经验后认为,应采取建立统一的保护组织、摸清遗产家底、确定保护重点、加强保护单位和传承人队伍的建设、在基层建立起保护机制、分类指导保护工作等工作措施,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就保护模式而言,应采用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模式,适时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或者指导意见,以建立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邹梦碧, 陈文晶
2012, 14 (3): 59-64.
摘要 ( 2254 ) PDF (0 KB)( 310 )
在综合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购买行为模型(MOB),对消费者网络购买行为的产生过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当消费者有初始购买意向时,对网络的接受程度会影响最终线上购买意向的形成,最后消费者理性程度会影响实际购买行为的产生。此外,采用文献综述法,借鉴相关理论模型并通过MOB解决其中的不足。同时提出的“心理账户”作为理性的测度方式,可为模型的检验手段提供依据。
李峰, 忻展红
2012, 14 (3): 65-71.
摘要 ( 2313 ) PDF (0 KB)( 282 )
无形产品的服务特性对电信运营商经济增加值(EVA)具有特殊影响。本文研究了影响电信运营商EVA的作用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和展现了这些作用因素与EVA间的关系及其内在影响机制。旨在说明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需要将关注重点逐步从数量及扩张适度转移到企业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上,以此带动企业价值的创造。
王君珺, 闫强
2012, 14 (3): 72-78.
摘要 ( 2759 ) PDF (0 KB)( 288 )
碎片时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使用质量、社会认同、情感满足和成本四个基本要素分析了高校用户在碎片时间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构建了研究模型,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了使用质量、社会认同、情感满足与用户使用行为正相关,成本与用户使用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联系实际,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
陈磊1, 黄薇2
2012, 14 (3): 79-85.
摘要 ( 1286 ) PDF (0 KB)( 290 )
证券投资基金净值排名是基金评级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是如果评级所依据的业绩数据时间过短对基金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将会导致基金严重的短期行为。本文采用基金超越基准回报率的移动平均值与该基金的业绩基准作为评价基础,通过快速聚类方法对基金在进行业绩排名时所需的最短时间间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净值排名至少需要6个月观察期。
苏燕茹, 蔡高锐
2012, 14 (3): 86-92.
摘要 ( 1598 ) PDF (0 KB)( 271 )
完善的诚信纳税激励机制要求正激励手段与负激励手段并用。我国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使用检查和罚款等负激励手段,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实施奖惩并用、双管齐下的政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纳税人诚信纳税。为此,本文在正、负双激励机制博弈模型中引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用博弈论的方法证明正激励手段尤其是精神奖励可以起到激励纳税人诚信纳税的效果。因此,我国应落实正激励措施,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奖励制度。
张丽敏
2012, 14 (3): 93-99.
摘要 ( 1345 ) PDF (0 KB)( 286 )
通过使用风险价值(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山东省1979—2010年间的工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工资水平的调整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的升级,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稳定的协整互动关系;长期工资水平的调整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但对第一产业农业产生负效应,这主要是山东省第一产业自身发展落后的原因。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张权
2012, 14 (3): 100-106.
摘要 ( 2066 ) PDF (0 KB)( 271 )
“郭美美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公众的问责直指以中国红十字会为首的慈善组织。一系列应对措施并未挽回信任,反而使慈善组织集体面对捐款额锐减的尴尬局面,凸显出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本文从制度层面对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探究。首先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通过对其组织架构的考察揭示政府对慈善组织实施控制的普遍情况;进而推测,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的制度关系是造成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后从准入门槛、权责关系、监督机制三个角度,对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这一现状做出制度层面的解释。结果证实了之前的推测,并得出结论: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的制度关系是造成其公信力缺失的重要原因。最后从实际出发,简要提出了三条有针对性的建议。
王楠
2012, 14 (3): 107-111.
摘要 ( 2035 ) PDF (0 KB)( 291 )
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实现可持续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教育生态环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本研究基于Living Lab创新体系,对国内外多所大学的创新生态现状与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基于Living Lab理念的大学教育创新生态体系,并深入阐述了这一体系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关系以及基本特征;同时,结合我国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通过课程/项目、机构、决策三个层面的创新实践,推动基于Living Lab理念的大学教育创新生态体系的全面构建。
李全喜
2012, 14 (3): 112-115.
摘要 ( 1653 ) PDF (0 KB)( 307 )
当前创新型哲学研究生培养在一些理工科高校中遭遇困境。创新型哲学研究生培养困境消解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高校、教师、学生的共同作用。在解析创新型哲学研究生含义及其困境基础上,指出消解创新型哲学研究生培养困境需要高校关切三个着力点,教师关注五个转向,学生关心四个注重。
陈炜, 高云鹏, 杜鹏, 鲍桐颐
2012, 14 (3): 116-120.
摘要 ( 1529 ) PDF (0 KB)( 271 )
为了提高民族预科教育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结合少数民族预科生管理的实际需求,按照“以学生和学生数据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采取“基础模块”加“业务模块”的组件化设计思想,开发了民族预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既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特点,又具备很强的延展性;既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又能为领导决策和校园安全稳定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