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健.区域物流规划理论框架的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06(11):12-15.
[2] 刘天军.区域物流中心选址问题实证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09.
[3] 董千里.关于区域物流理论在我国应用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8,17(2):74-80.
[4] 金凤花,徐旭.基于Theil指数的我国区域物流差异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4(4):40-44.
[5] 毛文富,徐凤.时空视角下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0):80-83.
[6]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7] 罗润东,沈君,徐丹丹.劳动经济理论研究前沿文献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4(1):89-97.
[8] CAllON M.Co-word analysis as a tool for describing thenetwork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as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the case of polymer chemistry[J].Scientometrics,1999(1):155-205.
[9] 杨颖.国际图情学领域研究热点的引文战略坐标分析[J].情报杂志,2011,30(3):65-68,130.
[10] 崔国辉,李显生.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协整与因果互动机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5):90-96.
[11] 高秀丽,王爱虎,房兴超.广东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15(1):60-65.
[12] 徐杰,鞠颂东.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地区物流需求的影响—长江经济区发展对安徽地区物流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130-133.
[13] 李全喜,金凤花,孙磐石.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相关分析—基于全国面板数据[J].软科学,2010,24(12):75-79.
[14] 掲仕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关系及建议[J].商业经济研究,2018(4):87-89.
[15] 张毅,陈圻.中国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J]软科学,2010(12):70-74,79.
[16] 李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及其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7):15-18.
[17] 傅为忠,李孟雨.基于改进ISM模型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6(3):23-25.
[18] 顾淑红,周燕蓉.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广西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49(2):35-42.
[19] 薛东前,郭晶,党淑英.中国内陆中心城市物流竞争力比较研究—以西安与郑州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 2):59-61.
[20] 金芳芳,黄祖庆,虎陈霞.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竞争力评价及聚类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9):183-187.
[21] 曹炳汝,曹惠惠.基于ANP-TOPSIS的区域物流发展能力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4):42-46.
[22] 李玉民,刘旻哲,郭利利.基于投影寻踪法的区域物流低碳竞争力评价及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2):28-33.
[23] 周泰,袁波,廖伟,等.中国西部区域物流能力的灰色聚类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1):117-121.
[24] 郭子雪,张雅辉,黄新.基于DEA模型的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48(24):41-50.
[25] 马明,唐乐,刘颖.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效率比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8,18(3):54-60.
[26] 唐建荣,杜娇娇,唐雨辰.区域物流效率评价及收敛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8(6):61-70.
[27] 黄敏珍,冯永冰.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链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9,16(11):166-168.
[28] 何国华.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及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33-37.
[29] 曹志强,杨筝,刘放.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J].系统科学学报,2018,26(4):79-82+90.
[30] 朱慧,周根贵.基于引力模型的内陆型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研究—以浙江金衢丽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1):43-49.
[31] 李明芳,薛景梅.京津冀轴辐式区域物流网络的构建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1):106-111.
[32] 陈文新,刘冬,孙善祥.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时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基于地理加权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16,35(2),142-147.
[33] 齐胜达,雷军,段祖亮,等.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空间差异及其演化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6,39(1):207-215.
[34] 戢晓峰,普永明,张雪,等.中国区域物流系统脆弱性评估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8):80-86.
[35] 郭湖斌,齐源.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及空间协同特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11):7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