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晓莉假货治理在电商时代遭遇的法律困境及其应对[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6, 19(2): 98-104
[2] 阳超, 吕庆华网络假货的历史演化及治理对策[J]学术交流, 2013(3): 115-117.
[3] 梁彤缨. 假冒伪劣商品的博弈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1997, 25(4): 42-45.
[4] 赵国庆. “打假”现象的博弈思考[J]. 现代经济探讨, 2001(6): 33-40.
[5] 邱桂林. 假冒伪劣商品缘何充斥市场——一种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博弈分析[J]. 商业研究, 2000(6): 70 -72.
[6] 邱冬阳, 孟卫东. 造假—打假的经济博弈分析[J]. 商业研究, 2003(17): 10-12.
[7] 阮平南, 成爱武, 杨文鹏. 博弈论在打假中的运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5, 35(3): 111-118.
[8] 苏世彬, 杨娟. 中间商在伪劣商品流通中的行为分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6, 32(1): 88-91.
[9] Laffont J J, Martimort D. The theory of incentives: The principal-agent model[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10] 徐玖平, 陈书建. 不对称信息下风险投资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1): 19-24.
[11] 黄健柏, 杨涛, 伍如听. 非对称过度自信条件下委托代理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29(4): 92-102.
[12] 胡明茂, 张建雄, 兰燕飞. 不对称信息下供应商占主导的委托代理模型[J]. 系统工程, 2012, 30(4): 106-110.
[13] 华冬冬, 沙凯逊, 亓霞. 参与人不同风险态度组合下的委托代理模型[J]. 系统工程, 2011, 29(3): 113-116.
[14] 倪得兵, 唐小我. 代理人努力决策柔性的分成制委托代理模型[J]. 管理科学学报, 2005, 8(3): 15-23.
[15] 李训, 曹国华.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激励机制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 2008, 22(2): 107-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