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兴, 张羽芊
2024, 26 (3): 1-10. doi:10.19722/j.cnki.1008-7729.2024.0014
摘要 ( 1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我国15个网络平台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归纳出点击合同不正当格式条款包括单方变更权条款、自动化决策条款、无限制用户内容授权条款等,现有的显失公平、提示说明义务、自动化决策规范等手段虽然能够提供救济,但都因其自身缺憾而无法充分解决问题,使点击合同不正当格式条款的规制仍存有疏缺。因此,有必要通过设置格式条款负面清单、加强动态化监管、优化平台提示说明义务、设置脱离自动化决策权选项、明确告知义务范围、提高用户注意意识等手段为网络环境下用户的各项权益保驾护航。
靳梦戈
2024, 26 (3): 11-22. doi:10.19722/j.cnki.1008-7729.2024.0030
摘要 ( 186 )
数字身份不再仅仅关乎“我是谁”的问题,而是更多地涉及“我被认为是谁”的层面。数字身份与虚拟身份的融合使个体身份变得更为流动,但也引发了身份在虚实世界的冲突。身份认证在人机交互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机器学习潜在的偏见以及数字身份的不平等问题需要引起充分关注。数据经济兴起,身份数据日渐成为新的权力象征,使得个人、政府和企业卷入权力争夺的漩涡。法律领域面对数字身份的挑战,在跟进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平衡好身份认证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数字身份识别还牵涉到数字伦理问题,需要重新审视技术与身份之间的关系,明确技术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还是取代人类,以及如何重新定义人机交互中的“人”。向更加人性化的数字身份未来迈进,需要技术、法律和伦理的协同进步,以及不同学科间的深入合作与研究。面对未知的挑战,需要从个体层面的“我是谁”,拓展到集体层面的“我们是谁”,以实现对技术、身份与人未来关系的积极展望。
王宏军, 汪亚利
2024, 26 (3): 23-31. doi:10.19722/j.cnki.1008-7729.2024.0028
摘要 ( 114 )
数字时代出现了多种新型“连续画面”,其是否具备法定视听作品的独创性,关键是如何对独创性的“程度”进行量化。然而既有的视听作品独创性判断标准,因其过于“抽象化”而较难适用。为衡量这些新型“连续画面”独创性的“程度”,运用法理和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创作结果和创作过程,从典型案例“梦幻云”脸部特效侵权案切入,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衡量因素上,除了应注意区分脸部特效的分层次表达,还应排除智能人机交互预设的创作内容;在独创性标准上,则应确立范围上聚焦连续画面、画面衔接具有逻辑性以及画面呈现具备动态性三个标准。
张琳, 高盈菊, 闫强, 尹洁林, 曲立
2024, 26 (3): 32-45. doi:10.19722/j.cnki.1008-7729.2023.0158
摘要 ( 221 )
选取北京市为典型代表性城市,从“政府-社区-老人”多维主体出发,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提取。实证结果显示,政府、社区对服务质量均产生正向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自我实现需求服务质量和安全需求服务质量评分较好,而尊重需求服务质量评分不太理想。基于评价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现实困境,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助力北京市智慧养老建设发展。
阮智慧, 朱欣叶, 卓扬凯, 张帅, 钱爱兵
2024, 26 (3): 46-55. doi:10.19722/j.cnki.1008-7729.2023.0169
摘要 ( 106 )
微信是健康信息传播的重要社交媒体平台,也是虚假健康信息滋生和传播的沃土。在考虑用户、微信平台和政府在虚假健康信息治理中发挥不同作用的同时,引入奖惩机制,通过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奖惩机制下治理微信虚假健康信息的最优策略和有效机制。在检验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运用MATLAB R2018b进行仿真实验。研究发现,合理的奖惩强度和奖惩系数、提高用户健康素养以及控制成本是影响各方主体进行有效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虚假健康信息治理的政策建议,以营造清朗的健康信息传播网络空间。
万岩, 曾宏, 史书扬, 刘恒宇
2024, 26 (3): 56-65. doi:10.19722/j.cnki.1008-7729.2024.0055
摘要 ( 188 )
以节约公共资源和支持市场自由发展为出发点,建立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用户在可以自由切换平台的情境下,不同均衡点的形成条件及其稳定性。根据理论推导的条件,使用Octave进行数值仿真,以分析影响平台算法杀熟定价的因素,并确定不使用杀熟定价的理想状态所需满足的条件。同时,研究旨在探索除监管外,哪些措施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避免大数据杀熟并不一定需要依赖实时监控或罚款等手段,以市场化手段发展多个平台和鼓励平台竞争可能是最直接且可行的方法。
肖亮, 李宏勇, 余福茂,
2024, 26 (3): 66-78. doi:10.19722/j.cnki.1008-7729.2024.0031
摘要 ( 139 )
为治理即时物流骑手交通违规引发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以前景理论替代期望效用理论,构建融入主观概率权重函数与价值函数的骑手违规配送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即时物流平台监管与骑手配送决策的互动关系与影响因素,进一步引入声誉激励机制构建骑手关于配送收入的决策行为影响模型,探究了平台对不同风险态度骑手违规配送治理的新思路。研究表明:骑手选择合规配送的比例与平台查处违规配送概率及罚金、骑手违规配送下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及损失呈正相关,与骑手合规配送成本呈负相关,平台与骑手对高概率损失的风险偏好属性以及对积极监管与合规配送成本前景价值感知的低估,导致理想均衡稳定策略难以形成;不同风险态度骑手对平台声誉激励机制的反馈存在差异,平台通过引入声誉激励机制能够促进风险回避型骑手选择合规配送策略,而声誉激励机制对于风险偏好型骑手失效,此时平台通过设置合理额度的惩罚能够约束风险偏好型骑手选择违规配送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即时物流平台制定奖惩结合的监管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侯文军, 张芷凝
2024, 26 (3): 79-91. doi:10.19722/j.cnki.1008-7729.2023.0144
摘要 ( 136 )
基于元宇宙中虚拟形象及虚拟产品的设计研究,探索在相同环境下人格类型对色彩感知的影响,寻找不同人格与色彩中色相、饱和度、明度之间的关系。对色彩属性与人格联想间的定量化关系进行研究,采用语义差分法获取色彩激起的人格联想,并基于数据回归建立了色彩人格模型进行实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色彩的明度、饱和度和色相对人格特质的感知都具有影响,且色彩属性及其激起人格联想之间的关系能够较好地被数据回归模型定量化。该结果为元宇宙中以人格社交为基础的虚拟设计产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鑫
2024, 26 (3): 92-100. doi:10.19722/j.cnki.1008-7729.2023.0170
摘要 ( 155 )
习近平关于科学家精神重要论述有其深刻的生成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科学家群体精神风貌的深刻总结,是对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实践的理论升华。习近平关于科学家精神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家精神、为什么要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及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等基本问题,展现出宏大的战略视野、坚定的人民立场、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厚的文化基因和崇高的精神追求,为新时代坚持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理论和行动指南。
郝劲梅, 李静
2024, 26 (3): 101-112. doi:10.19722/j.cnki.1008-7729.2024.0025
摘要 ( 148 )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比分析286名学生和102名专业人士的问卷数据,深入了解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专业研究生对初级岗位所需软技能的认识及其对软技能发展的需求,探讨学生与专业人士在软技能认知上的差距。研究发现,学生总体上很重视软技能,但是在具体的软技能重要性和培养优先级的排序方面,与专业人士的看法存在差距。基于调查结果,提出高校培养学生软技能的原则与路径。
郝静芳
2024, 26 (3): 113-122. doi:10.19722/j.cnki.1008-7729.2024.0058
摘要 ( 183 )
基于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实践,探索国际中文教育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从“根据学生认知创设最大关联”和“帮助学生构建最佳关联”两方面提出国际中文教育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师应在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将新知识与学生的旧知识相关联、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与国家的文化习俗及国情相关联、与课堂整体环节相关联几个方面,努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最大关联。同时,教师还可以从教学语言、非语言形式的明示行为、教学资源、明示信息方面帮助学生构建最佳关联。研究结果表明,课堂教学各环节互相关联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