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郝德永.“课程思政”的问题指向、逻辑机理及建设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7):85-91.
[2] 朱宪忠,陈飞明,冯存芳.大学物理教学中思政要素的挖掘与融入[J].大学物理,2021,40(6):66-70.
[3] 汪加洁,张艳艳,韩一平,等.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特色素材库建设研究[J].物理与工程,2021,31(5):81-85+87.
[4] 葛楠.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物理教学体系设计[J].物理教学,2021,43(8):22-24.
[5] 陈真英,彭富平.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及实践:以电磁学教学内容为例[J].高教论坛,2022(6):58-60.
[6] 龙晓燕,谢海燕,吴实,等.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以质点力学为例[J].大学物理,2022,41(1):50-55.
[7] 李辉,李聪,张梦娇,等.大学物理与思政元素融合教育的创新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8):284-285.
[8] 仪建红,张静,温雪.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作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3(5):98-103
[9] 胡术恒.论课程思政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基于罗素教育目的观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2):117-122.
[10] 陈理宣,董玉梅,李学丽.课程思政的内生机制、实现路径与教学方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8):80-86+95.
[11] 李琦.同向·耦合·创生: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 江苏高教,2021(12):111-114.
[12] 薛博文.时代挑战与实践方向:国家认同教育的阐释与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1(8):83-88.
[13] 王小力.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10):54-57.
[14] 王永固,许家奇,丁继红.教育4.0全球框架:未来学校教育与模式转变: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之报告解读[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3):3-14.
[15] 朱鋐雄,王向晖,尹亚玲.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五大关系”的理性探讨:从思政的视角探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J].物理与工程,2021,31(4):123-130.
[16] 唐湘宁.大学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内涵本质与实现路径:以“教育研究方法”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3):6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