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琳1, 陈曼仪2,齐佳音2
2014, 16 (5): 1-8.
摘要 ( 1990 ) PDF (0 KB)(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博平台的评论是影响人们购物行为的一大因素,也是产品设计师们改进产品的参考之一,但网络评论的海量使产品设计师很难直接从评论中获取对于改进产品有用的信息。本研究在建立有用性模型的基础上,对微博平台的评论进行有用性分析,从而快速筛选出能提供产品改进建议的评论。所得结论对产品设计以及在线评论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张忠
2014, 16 (5): 9-15.
摘要 ( 1047 ) PDF (0 KB)( 217 )
自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这一概念以来,此一术语已成为中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理论架构。对哈氏这一概念的运用,尽管可超越这一概念所产生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但不能脱离其核心内涵,即公共领域构成的四个“要件”:必须以市民社会的形成为其存在条件;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关心普遍利益的公众;必须形成具有批判性的公共舆论;必须具有公共媒介和公共场所。根据这一标准,将“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用于对当代中国网络空间的分析时,可认为网络空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只是一种“准公共领域”。从“准公共领域”迈向“公共领域”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与市民社会的建设。
余建华
2014, 16 (5): 16-21.
摘要 ( 1326 ) PDF (0 KB)( 231 )
网络社会心态何以可能这一论题包括网络社会心态存在何以可能、认识何以可能和价值何以可能三个方面。其中,网络社会心态的存在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前提;认识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核心;价值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目的。分析表明,网络社会心态是一种真实的社会存在;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实践中可对其加以认识;它对网络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玉萍
2014, 16 (5): 22-26.
摘要 ( 1069 ) PDF (0 KB)( 214 )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企业财务管理空间范围,提高了会计核算实时性,使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受到了挑战。为此围绕新旧方式的优劣对比、网络财务在当今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网络财务对传统财务的挑战,以及未来财务管理方式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网络化财务管理模式是新形势对企业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将会带动企业整体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万柳
2014, 16 (5): 27-32.
摘要 ( 1072 ) PDF (0 KB)( 226 )
通过对互联网上原创词学话语的分类与解析,从论说方式、审美旨趣和学术个性三个方面,揭示其异于学院词学的种种特征与新变,即网络词学的论说方式有极强的互动性,审美旨趣偏向深情凝练,学术观点与学术话语对学院词学既有借鉴也有游离。网络词学与学院词学应互补长短,实现良性互动,才能让古老的词学在互联网时代重新焕发异彩。
王效文
2014, 16 (5): 33-39.
摘要 ( 1029 ) PDF (0 KB)( 230 )
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中投资专章的环保规则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两个典型的案例,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探究目前世界上处理国际投资与环境保护的冲突的做法。经研究表明,虽然NAFTA采取了在投资专章纳入环保规则的一种新的立法模式,试图去协调投资利益和环保利益,但实践中NAFTA未能较好地处理投资与环保的冲突,仲裁员屡屡牺牲了东道国的环保目标。最后仔细分析了出现此种研究结果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便我国在签订对外投资协定时能吸取NAFTA的经验教训,较好地处理投资与国内环保的冲突。
吴恒
2014, 16 (5): 40-46.
摘要 ( 918 ) PDF (0 KB)( 233 )
对于后悔权中商品完好要件的客观证明责任,基于大陆、英美法系学理的分析无法得出明确结论;基于我国的现行法律研究得出的结论,由于其理论基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趣旨相悖而有失妥当;从后悔权的趣旨和法经济学出发,应由经营者承担。对于主观证明责任,证明活动参与方应积极协同;同时充分利用表见证明、证明妨碍、主观具体证明责任转换等理论,推动证明活动呈近似正弦曲线的轨迹展开。由于经营者反驳后悔权的理由各异,有必要运用类型化分析方法展开不同理由下的证明活动。
韩天明1,2,孟艳华2
2014, 16 (5): 47-52.
摘要 ( 1566 ) PDF (0 KB)( 218 )
通过比较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P2P个人网络借贷的三种典型运作模式,发现P2P网贷在我国出现了变异,已经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个人对个人的信用模式。借鉴余额宝和阿里小贷的成功经验,提出一种将网贷与网购平台相结合的业务模式,该模式具有交易成本低、收益率高、服务人数广泛、业务模式清晰、法律风险小等多种优点,可以实现多方共赢。
李佳,徐达,陈霞,吕廷杰
2014, 16 (5): 53-62.
摘要 ( 1904 ) PDF (0 KB)( 239 )
引入信任和价值共创理论,分析社交网络下口碑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首先总结了信任、价值共创和网络口碑的研究成果,识别出关键因素;进而引入目前极少使用的社交框架建立一个完整的模型,解释这些因素间的关系。本研究结论为以后深入研究社交平台下的价值共创与购买意愿的关系奠定基础,同时从业者也会对社交网络下的客户关系管理有更深刻的体会。
彭若弘,王媚媚
2014, 16 (5): 63-70.
摘要 ( 1111 ) PDF (0 KB)( 216 )
随着无线电技术与业务的迅速发展,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广泛应用与其稀缺特性形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亟需探寻有效的频谱管理模式。首先对国外无线电频谱的分配和收费管理模式进行总结,比较研究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两种频谱管理模式。其次,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对频谱资源进行分类,并阐述每类频谱资源的管理特点。最后分析了我国频谱管理现状和问题,并借鉴国外无线电频谱管理经验,提出未来中国频谱管理参考建议。
戴慧玲,杨淼,李伟
2014, 16 (5): 71-76.
摘要 ( 1053 ) PDF (0 KB)( 225 )
无线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系列无线电台站呼号系统管理新问题。首先阐述了无线电台站呼号系统的基本情况;然后梳理了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无线电台站呼号系统管理现状,深入论证了我国无线电台站呼号系统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无线电台站呼号系统管理模式,从管理链条、法律法规、管理平台和监督体制四方面加强建设,有效提高我国无线电台站呼号系统管理工作水平。
陈阳
2014, 16 (5): 77-83.
摘要 ( 1420 ) PDF (0 KB)( 231 )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从发展战略、政策环境、技术产品和企业以及应用情况等多维度,对国内外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国外云计算产业发展经验,研判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和应用的政策建议。
高锡荣,柯俊
2014, 16 (5): 84-93.
摘要 ( 1010 ) PDF (0 KB)( 222 )
基于国家专利分类法(IPC) 1987—2012年间电学部的专利授权数据,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创新强度演进过程。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整体创新水平在2003年和2008年发生了两次较大幅度的提升。经过两次提升,其创新水平已经跃居国内所有行业之首,并基本实现了该行业初步的创新转型。从细分行业看,基本电器元件行业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龙头行业,电信技术行业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驱动行业。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上尚存在明显的差距,完成创新转型的道路还很漫长。
朱涵钰1,2,吕廷杰1
2014, 16 (5): 94-98.
摘要 ( 1030 ) PDF (0 KB)( 205 )
借用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分析框架,通过面见访谈的形式,从组织决策和管理、绩效评估和监控、公共云或私有云选择、合同期限和风险、关系管理五个方面对大型企业在软件即服务(SaaS)采纳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别进行了讨论,总结归纳出大型企业在SaaS服务采纳中面临的挑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孙海荣
2014, 16 (5): 99-104.
摘要 ( 1486 ) PDF (0 KB)( 223 )
调查发现,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履行状况不容乐观,连续三届的毕业生有超过三成以上在专业承诺方面存在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和专业实践的不足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外因,而职业教学的系统性缺失以及教师职业实战水平不足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内因。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教育建议。
胡桃,庄性华,吕廷杰
2014, 16 (5): 105-109.
摘要 ( 1193 ) PDF (0 KB)( 229 )
在对传统案例教学与网络案例教学优劣势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web20平台架构的共享式案例教学平台模式。阐述了云服务平台的互动共享案例库建设、互动共享性平台案例教学、O2O(online to offline)学习交互模式的实现方式;研究了如何构建基于教材、展示平台、拓于网络的立体化教学环境,以实现案例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出三级点评模式,并辅于实例探索网络案例教学实践方式,旨在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张虎,陈曦,王学严,郭志刚
2014, 16 (5): 110-116.
摘要 ( 1129 ) PDF (0 KB)( 230 )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力量,而信息技术是其能力充分发挥的有力保障。首先总结了先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以应用为导向,以需求为依据”的课程改革理念;然后在充分调研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的教学要求对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提出以案例为主的任务驱动和学生分组管理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两届学生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